患儿家属发现患儿自幼耳屏前上方有一针尖样小眼,轻轻挤压后有白色豆腐渣样物溢出并伴有臭味。随着患儿年纪增长,他经常会挤捏小眼处,导致局部感染,出现红肿、疼痛等现象。
来医院就诊检查,医生诊断为“耳前瘘管伴感染”,给予口服抗生素及局部换药治疗,并建议感染控制后行手术切除。

但大多部分老人认为这是“耳仓”,是福气的象征,不能随便切除,导致小眼周围反复感染,局部皮肤损伤,疤痕形成,且严重感染时可波及耳廓,出现剧烈疼痛。
随后患儿进行住院治疗,局部切开引流、换药,感染控制后,手术切除。但因感染反复发作,局部病变较大,所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较多,术后疤痕较明显。

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,患者平时除局部感到刺痒外,有时轻轻挤压小眼周围会有少许伴有臭味的白色分泌物。瘘管多开口于耳轮脚前,少数在三角窝或耳腔处。先天性耳前瘘管一般无症状,但瘘管感染后很麻烦。因为一旦感染后,会反复发作,除需定期换药给生活造成不便,长期还造成局部皮肤的损伤,遗留瘢痕组织,影响美观。所以瘘管一旦感染,要积极治疗,当感染完全控制好后,及时行手术切除。
